一般公司都會依產、銷、人、發、財五大功能部門定期召開管理追蹤會議,在醫守還有個其他公司不常見的會議,叫做「臨床會議」。
臨床會議通常發生在醫院裡,主要討論臨床治療案例,與會者多為第一線醫療照護團隊。像我們這樣的醫療資訊公司,怎麼會開這種會? 另外一個我們產業特有的場景,多數人可能都曾置身其中,只是從來沒有發現:那些和你一樣在診間外等待的人群當中,不見得每個都是患者或陪同家屬,其中可能有一、兩個是廠商,他們也在等醫生,只不過不是為了給醫生看病,而是要看剛做好的產品。 我會的,不等於你要的 醫守在2019從台北醫學大學正式獨立出來以前,就已經在醫療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領域裡探索疾病與用藥的關聯長達十年的時間,習慣了學術研究追求真理的本位思考,若繼續以這樣的思維開發產品,容易過於技術導向,盲目地追求如何開發出會飛天鑽地的產品,忽略了需求導向的重要性,以致於學術研究的價值無法有效轉換成臨床與商業應用價值。 面對市場時,過於技術思維的廠商往往期待使用者或客戶可以直接說出想要什麼,最好是連規格都開出來,總認為一旦有了規格,在技術上都做得到!如果技術上真的都做得到,為何產品還是賣不出去? 離開巴黎,就能描寫巴黎(from海明威) 醫守臨床會議,是由我們團隊中本身也兼具使用者身分的醫師、藥師成員來主導。會議上,我們從各種臨床案例出發,從中解構可能的需求,再從需求中找問題、從問題回頭看我們的產品,試著跳脫習以為常的「從技術找問題」,這樣才有機會看見自己一廂情願式的產品開發盲點。 當產品發展到一個程度,就必須從市場上找到早期客戶,進而逐步朝向更好的Product-Market Fit。早期客戶是早期產品的使用者,願意付費、願意分享使用故事,更重要的是,願意指出產品究竟哪裡難用,幫助我們探索更具體、更核心的需求,加速產品改版修正。 身為醫療資訊開發者,我們必須一再提醒自己擁抱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擁抱自己的技術與產品,必須做好隨時推翻自己、隨時被批到體無完膚的準備,因為醫療的本質是保守謹慎的,當我們企圖大膽創新時,就是在挑戰本質;同時醫療也充滿不確定性,真正的核心問題與需求恐怕也不是這麼容易定義! 隨著市場佈局越大,競爭者愈來愈多,我們在探索市場與使用者的同時,也在探索自己,越來越清楚自己和別人有何不同。醫守正在經歷階段性蛻變,過程很痛苦,但期待蛻變後的新容貌,和看見客戶因爲有了醫守而變得哪裡不同。 經營管理最簡單的部分就是「用講的」,我們已經做完最輕鬆的部分,接下來要面對的都是硬仗。 |
醫守欲言探索醫療與人工智慧的交叉點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