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tazolamide」與「Acetaminophen」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藥品,連要念出來都會讓人舌頭打結,前者是青光眼用藥,後者則是日常常見的止痛藥。 以止痛、解熱的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來說,在台灣健保用藥中,就有超過50家藥廠製造,普拿疼只是其中一種,每家藥廠的命名方式又不一樣,合計產品數量多達上百種。 由於可選擇的產品過多,就算醫師記憶力再怎麼好,也不見得能記住所屬醫院裡全部合作的藥廠產品。因此,有醫師或許會選擇用學名搜尋,卻可能一不留心就選成學名類似的Acetazolamide(乙醯偶氮胺)。 「 台灣每年光是把止痛藥開錯,開成青光眼用藥的案例,就多達3,000多次。 」醫守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龍安靖說,「止痛藥通常又會吃好幾顆,對老人、小孩來說,吃錯是非常危險的。」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曾於2016年登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一篇研究中,分析8年間的醫療死亡資料,發現每年有超過25萬名美國人死於「事故」,是僅次於心臟疾病與癌症的美國第三大死因。其中,在事故致死的案例中,又有將近25%是用藥錯誤造成。
運用13億筆台灣健保處方、2億筆美國數據,拉起開錯藥第一道防線 台灣全民健保的納保率超過99%,不但包含了台灣幾乎每一個人的就診紀錄,以及每一次的處方箋,也讓健保資料庫成為醫藥衛生領域中,最具代表性的數據來源。 醫守科技的產品「藥御守」就是運用AI,分析健保資料庫中多達13億筆的處方,設法從醫師開立處方的那一刻起,就為安全開藥把關。如何從處方中抓錯?龍安靖舉例說明,「病患過去一整年都沒有糖尿病,但開藥突然出現糖尿病用藥,兩者毫無關聯性,這就值得注意了。」 實際運作上,醫守科技是將「藥御守」和醫師使用的處方系統串接,或以擷取畫面資訊協助辨識,「什麼症狀連結到什麼藥物,視覺化就會很清楚;完全找不到理由的用藥,系統還會發出警示。」 不過,這種「用症狀對應藥物」的模式,還是有例外狀況。比方說,同一種藥物很可能有上百種適應症,沒辦法窮盡列舉出所有情況,對醫師在判斷上造成困難。因此,醫守不只是單純地「連連看」,除了將病症對上用藥,還納入年齡、性別、科別、過去診斷的案例、用藥情況共20~30個變數去檢驗,「所以我們系統找到的開藥錯誤,都是相當偏差的錯誤。」 另外一個特殊狀況是,像是感冒糖漿、皮膚科的抗生素這類萬用藥,有時候沒辦法直接連結到什麼病症,「病患就是說不舒服,但不舒服又不是一個症狀。碰到這種狀況我們還是會顯示出來,但不會跳出警示來煩醫生。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工人』智慧。」龍安靖解釋,醫守團隊裡有醫師和藥師,會不斷協助調整模型。 為8家醫院提供用藥分析,目標國際市場 目前包括北醫體系的3家醫院,與中部、北部各一家醫院,已經正式採用藥御守的服務。醫守科技也為8家醫院提供用藥報告分析,但是志不在賺錢,而是以推廣服務為主。 對於去年才成立的醫守科技來說,真正的機會在美國等國際市場。一來因為台灣市場太小,二來則是台灣醫院營收也有限,對於支出需要錙銖必較,對於新產品的採購,特別是軟體也較多考量,「所以台灣市場就是打平就好。」 但跨國民眾的用藥狀況會一樣嗎?「藥物在使用上,與人種差異沒有太大關聯,我們是用台灣的資料,輔以2億筆美國的數據,去做一個新的模型。」不過,龍安靖也說,美國沒有像台灣健保資料庫這樣統一的數據庫,如何在海外市場整合各地的資料,並進行格式清理,才是真正的門檻所在。 對龍安靖來說,台灣健保資料庫的可近性、資料量、廣度都很夠,所產出的產品都很有價值,再加上高素質的醫療人才,將成為醫守科技跨出台灣、放大台灣醫療價值的最大優勢。
文章轉載:數位時代
評論已關閉。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