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守科技 AESOP TECHNOLOGY
  • 好完診
  • 好彙編
  • 癌症用藥領航員
  • 藥御守
  • 研究
  • 醫守欲言
  • 最新消息
  • 關於醫守
  • EN/CH

止痛藥錯開成青光眼藥,每年高達3,000人次受害!一套系統,如何把關台灣人安全用藥?

12/8/2020

 
圖片
陳君毅
圖片
Acetazolamide(青光眼用藥)與Acetaminophen(止痛用藥)是兩種不同藥品,卻很容易被誤用,醫守科技如何運用AI,從處方中抓錯?

「Acetazolamide」與「Acetaminophen」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藥品,連要念出來都會讓人舌頭打結,前者是青光眼用藥,後者則是日常常見的止痛藥。
以止痛、解熱的Acetaminophen(乙醯胺酚)來說,在台灣健保用藥中,就有超過50家藥廠製造,普拿疼只是其中一種,每家藥廠的命名方式又不一樣,合計產品數量多達上百種。
​
由於可選擇的產品過多,就算醫師記憶力再怎麼好,也不見得能記住所屬醫院裡全部合作的藥廠產品。因此,有醫師或許會選擇用學名搜尋,卻可能一不留心就選成學名類似的Acetazolamide(乙醯偶氮胺)。
​
「 台灣每年光是把止痛藥開錯,開成青光眼用藥的案例,就多達3,000多次。 」醫守科技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龍安靖說,「止痛藥通常又會吃好幾顆,對老人、小孩來說,吃錯是非常危險的。」

深入瞭解

培育生醫「真金雞」!北醫成立加速器,打通新創這兩大痛點

11/2/2020

 
Picture
​吳元熙
Picture
台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對創新的積極追求,讓他們在白色巨塔中獨樹一格。

自2014年開始參與科技部各項補助計畫,至今北醫已積累18項自有核心技術,並衍生出多家新創公司,包括提供子宮內膜癌篩檢輔助的「酷式基因」,以及獲得科技廠力晶投資3.5億元、目標研發癌症疫苗及抗體藥物的「智合生醫」。

為發掘更多的創新和創業機會,北醫還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簽約合作,挑選3位醫師接受Stanford Biodesign「醫材創新訓練」課程訓練,並於今年6月將這套課程引進體系內。

萬芳醫院(北醫體系)神經內科醫師陳兆煒,用自己專長的神經內科專長比喻,醫師在診間經常拿著一根小鎚子,用來確認神經傳導狀況。「舉例來說,醫材業者開發診斷類敲擊反射錘時,如果只專注在材質、規格是否更好,沒有重新檢視臨床使用的痛點和需求,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

解決兩大痛點,開通新創成長之路
​

今年7月,北醫正式開幕生醫加速器。這個台灣首家醫療大學國際級加速器,聚焦「 數位醫療 」、「 人工智慧 」與「 醫療器材 」3大主題,除導入Biodesign訓練課程、從需求找商機外,更運用1校7院的臨床資源,提供試驗規畫、降低開發風險,輔導團隊研究成果商品化與鏈結國際。

第一階段,北醫已和比翼資本共同輔導10家新創公司,並分別投資10萬美元給較成熟的復健醫學智慧軟體開發公司龍骨王、醫療新創醫守科技、美國健康監測解方公司Rhythm Diagnostic System(RDS)等3團隊。

其中的醫守科技,由前萬芳醫院資訊室主任龍安靖與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共同創辦,分析13億筆健保處方資料,打造出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藥御守」(MedGuard),已成功導入北醫體系與多家國內醫院。

​藥御守這套系統可在醫師開立處方時提供AI建議,把關超過120萬張處方;而醫師對於藥御守的建議接受度,也高達7成。

深入瞭解

把關用藥的 AI 新利器「藥御守」,醫守科技整合健保大數據,改善醫師開藥錯誤機率

7/27/2020

 
Picture
Picture
醫師開錯藥物的比例有多高?為了避免人為失誤,台灣新創醫守科技推出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藥御守」,藉由AI機器學習的演算技術,有效降低醫師開錯藥物機率!

​生病就醫原本是為了獲得治療,但如果醫師開錯藥,不僅無助病症,更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根據統計發現,美國醫院因醫療錯誤的死亡數,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尤其有 51% 的用藥錯誤,來自醫生一開始就開錯處方。過去曾任萬芳醫院資訊室主任,在醫療與製造業累積達 20 年經驗的龍安靖, 2019 年與醫療人工智慧權威李友專教授共同創立醫守科技,打造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藥御守」( MedGuard ),透過醫療大數據以及 AI 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科技,改善用藥安全,降低醫師開錯藥物的機率。

善用健保資料庫大數據,有效解決醫師開立處方的系統性問題

事實上,台灣非常適合發展醫療 AI 技術,因為台灣健保制度上線多年,病歷電子化程度高,而且資料結構完整,加上臺灣人愛看醫生,進而累積全世界少有的高品質醫療大數據。醫守科技蒐集最近五年高達 13 億筆的處方資料,運用人工智慧從中探索複雜的診斷與用藥關聯以建立模型,並且每年持續更新模型。

龍安靖說,大多數醫師看診時,病患身上 80% 的問題,醫師可透過長年累積的醫學知識開立正確的藥物,但有 20% 的病患由於病因複雜或其他特殊狀況,可能會不當地導致醫師開錯藥。龍安靖長期待在醫療產業,他說開錯藥多半來自系統性問題(註1),但過去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舉例,某家教學醫院導入用藥錯誤的預防安全系統高達 40 多個,但是傳統的警示系統只能從大原則提醒,無法針對患者個人實際狀況,從上億種藥物與病因之間的組合給予精確建議,導致大約僅有 5% 的第一線醫師會參考這類只能警示大原則的傳統系統。

深入瞭解

產學研齊聚 Deep Tech 跨界整合論壇,台灣 AI 新創力拚規模經營、擴大應用場景

7/21/2020

 
Picture
Picture
國家級加速器產學研鏈結中心 ( TSI ) 與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聯手舉辦「 Deep Tech 跨界整合論壇」,力邀聚焦人工智慧 ( AI ) 題目的台灣新創團隊,分享智慧城市及智慧醫療兩大領域佈局現況,並邀請創投觀點分享 AI 科技應用產業現況,與新創團隊對話討論,共同激盪具市場潛力的創新解決方案。

產學研鏈結中心執行長楊涵淳表示,加入價創計畫的新創團隊,大多數累積多年研發能量,同時搭配創新商業模式及產品解決方案,相信海外競爭對手在三、五年內是無法複製且超越。目前 TSI 輔導新創團隊三年半時間,培育超過 100 多個團隊,其中 20 多個團隊的募資金額累積新台幣 20 億元,成績斐然。

深入瞭解

「犯錯是人類的天性!」北醫團隊取經健保資料庫,用AI把關問題處方箋

4/19/2018

 
Picture
​記者記者:蔡紀眉
Picture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成熟,且被大量應用在醫療領域,面對棘手的用藥錯誤問題,是否有機會「斬草除根」,協助醫師攔截有問題的處方箋。
理解用藥錯誤,可以從兩則歷史新聞開始。十多年前,新北市有醫院錯把肌肉鬆弛劑當成B肝疫苗,7名新生兒被施打後,腦部出現異常反應,不幸釀成1死6傷慘劇。更久遠前,曾有民眾被狗咬傷,求助北市知名的教學型醫院,急診室醫師開藥時,卻將抗生素盤尼西林(Penicillin)誤植為急救用的高濃度鉀離子(Potassium),該位民眾當場心臟驟停。

這些案例留下的教訓猶在,而藥物劑量錯誤、使用方式混淆等醫療糾紛,從0.5顆變5顆、外用變口服,在大醫院、小診所都有可能上演。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台北醫學大學團隊開發出的「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將有效降低用藥錯誤的風險。

深入瞭解
    Picture

     

    全部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AODP
    #BENZINGA
    #COMPUTEX Taipei
    #DIGITIMES
    #EE Times Asia
    #FOCUS TAIWAN
    #MayoClinicPlatformAccelerate
    Meet創業小聚
    #Mobi Health News
    #Olive Hack For Health
    #PR Newswire
    #Taiwan Business TOPICS
    #Taiwan Research Highlight
    #TechNews科技新報
    #Yahoo Finance
    #Yahoo News
    #三立新聞網
    #中時新聞網
    #中時電子報
    #中研院
    #今周刊
    #台灣新生報
    #大紀元
    #天下雜誌
    #寰宇新聞
    #數位時代
    #新創事業獎
    #新創共採供應
    #潛力新創獎
    #環球生技月刊
    #經濟日報
    #臺北生技獎
    #臺北生技獎
    #非凡新聞台
    #飛碟聯播網

醫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ESOP TECHNOLOGY

[email protected]
​Privacy Policy
​© AESOP Technology 2025
  • 好完診
  • 好彙編
  • 癌症用藥領航員
  • 藥御守
  • 研究
  • 醫守欲言
  • 最新消息
  • 關於醫守
  • E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