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對創新的積極追求,讓他們在白色巨塔中獨樹一格。
自2014年開始參與科技部各項補助計畫,至今北醫已積累18項自有核心技術,並衍生出多家新創公司,包括提供子宮內膜癌篩檢輔助的「酷式基因」,以及獲得科技廠力晶投資3.5億元、目標研發癌症疫苗及抗體藥物的「智合生醫」。 為發掘更多的創新和創業機會,北醫還與美國史丹佛大學簽約合作,挑選3位醫師接受Stanford Biodesign「醫材創新訓練」課程訓練,並於今年6月將這套課程引進體系內。 萬芳醫院(北醫體系)神經內科醫師陳兆煒,用自己專長的神經內科專長比喻,醫師在診間經常拿著一根小鎚子,用來確認神經傳導狀況。「舉例來說,醫材業者開發診斷類敲擊反射錘時,如果只專注在材質、規格是否更好,沒有重新檢視臨床使用的痛點和需求,很難取得真正的成功。」 解決兩大痛點,開通新創成長之路 今年7月,北醫正式開幕生醫加速器。這個台灣首家醫療大學國際級加速器,聚焦「 數位醫療 」、「 人工智慧 」與「 醫療器材 」3大主題,除導入Biodesign訓練課程、從需求找商機外,更運用1校7院的臨床資源,提供試驗規畫、降低開發風險,輔導團隊研究成果商品化與鏈結國際。 第一階段,北醫已和比翼資本共同輔導10家新創公司,並分別投資10萬美元給較成熟的復健醫學智慧軟體開發公司龍骨王、醫療新創醫守科技、美國健康監測解方公司Rhythm Diagnostic System(RDS)等3團隊。 其中的醫守科技,由前萬芳醫院資訊室主任龍安靖與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共同創辦,分析13億筆健保處方資料,打造出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藥御守」(MedGuard),已成功導入北醫體系與多家國內醫院。 藥御守這套系統可在醫師開立處方時提供AI建議,把關超過120萬張處方;而醫師對於藥御守的建議接受度,也高達7成。
Digging for data
Any AI system needs to learn from data – the more the better. Taiwan has a trove of data to feed on thanks to its National Health Insurance (NHI)system, which was launched in 1995 and covers more than 99% of the popul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government has allowed access to this extensive data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ne startup to take advantage of this opportunity is AESOP Technology, which has offices in Taipei, Berkeley, California, an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ESOP is trying to reduce a major risk to patients’ health globally: medical errors, specifically prescription errors. In Taiwan, they analyzed NHI data and found at least 3 million incorrect prescriptions each year, from incorrectly filled out forms to prescribing the wrong drugs or dosages. “Everyone thinks hospitals are high-tech, but in hospitals, the staff records patients’ status on white boards,” said Jim Long, CEO of AESOP. “Doctors spell drug names wrong – even common drug names that sound like and look like other drug names.”
你的用藥觀念正確嗎?響應9月17日「世界病人安全日」,台北醫學大學李友專教授與醫守科技共同發表全台灣用藥安全分析,呼籲民眾重視自己與家人的用藥安全,尤其是長輩以及常見的降血壓藥和降血糖藥。
醫療人工智慧專家、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李友專教授與其創設的醫守科技,根據健保資料庫近期釋出2017年度資料,分析當年度全台灣醫院門診總共開出3億6千萬張處方箋,其中約有60萬張是用藥不恰當的處方;換句話說,平均每600張處方箋中,就有1張用藥有問題,預估影響多達42萬病人,且近6成為超過60歲的老病號。 這些不恰當的一般用藥中,以腸胃藥、過敏藥及安眠藥最常見。至於在特殊高警訊藥類中*,則以降血壓藥、抗生素及降血糖藥最常被不恰當使用,特別需要留意。
今(11)日,由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2020臺北生技小聚」系列論壇,第二場次熱烈展開,以「步向2020數位醫療新十年」為主題,下半場邀請到神經元科技執行長楊鈞程以及醫守科技執行長龍安靖數位醫療新銳,與大家分享臺灣數位醫療於臨床上如何落地運用。
醫守科技執行長龍安靖則分享「AI輔助用藥安全新契機」,他表示即使醫療現在發展已經相對過去進步,但醫院中的資訊仍存在片段化的問題,在醫療資訊不完整情況下,容易造成醫療錯誤、用藥錯誤。 臺灣每年平均開立3.6億張處方量,開錯處方藥約300萬張,明確開錯藥也有10萬張,不洽當劑量、不適當處方開立也占3-5%。根據統計2000年開始,美國因醫療錯誤使患者死亡躍上第三死因,至2016年狀況仍未改善,這是大家都想解決但不易解決的問題。 開錯處方藥的問題全球都在發生,這不只是藥物管控問題,其衍生的額外人力、物力耗費、訴訟成本等造成龐大社會問題。 處方藥開錯主要是因為藥名易混淆、看診時間短、多重疾病、多重藥物而造成。目前雖然有很多相關的警示系統開發,除了警示正確率不夠,系統開發、管理者往往不是醫生,因此開發的系統往往無法滿足醫事人員使用需求。 醫守也進一步將處方開立系統圖像化,該系統在開立的一百張處方箋中約3%的處方會跳出警示,醫生接受率達70%、正確率達85%。他也強調醫守開發的系統不只加強用藥安全,還進一步改善用藥知識。
報導節錄於環球生技月刊
生病就醫原本是為了獲得治療,但如果醫師開錯藥,不僅無助病症,更可能造成嚴重後果!根據統計發現,美國醫院因醫療錯誤的死亡數,僅次於心臟病、癌症,尤其有 51% 的用藥錯誤,來自醫生一開始就開錯處方。過去曾任萬芳醫院資訊室主任,在醫療與製造業累積達 20 年經驗的龍安靖, 2019 年與醫療人工智慧權威李友專教授共同創立醫守科技,打造智慧型藥物安全系統「藥御守」( MedGuard ),透過醫療大數據以及 AI 機器學習的人工智慧科技,改善用藥安全,降低醫師開錯藥物的機率。 善用健保資料庫大數據,有效解決醫師開立處方的系統性問題 事實上,台灣非常適合發展醫療 AI 技術,因為台灣健保制度上線多年,病歷電子化程度高,而且資料結構完整,加上臺灣人愛看醫生,進而累積全世界少有的高品質醫療大數據。醫守科技蒐集最近五年高達 13 億筆的處方資料,運用人工智慧從中探索複雜的診斷與用藥關聯以建立模型,並且每年持續更新模型。 龍安靖說,大多數醫師看診時,病患身上 80% 的問題,醫師可透過長年累積的醫學知識開立正確的藥物,但有 20% 的病患由於病因複雜或其他特殊狀況,可能會不當地導致醫師開錯藥。龍安靖長期待在醫療產業,他說開錯藥多半來自系統性問題(註1),但過去缺乏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舉例,某家教學醫院導入用藥錯誤的預防安全系統高達 40 多個,但是傳統的警示系統只能從大原則提醒,無法針對患者個人實際狀況,從上億種藥物與病因之間的組合給予精確建議,導致大約僅有 5% 的第一線醫師會參考這類只能警示大原則的傳統系統。
7月23日,比翼資本與北醫攜手在2020-Bio Asia亞洲生技大會期間,舉辦新一期輔導新創成果展「TMU X BE Demo Day」,展示來自美國、加拿大國內外10家獨具潛力的新創公司,同時,比翼與北醫選出3家最具海外市場擴展的新創公司分別注入10萬美金的投資,包含龍骨王(LongGood)、醫守科技(AESOP)與美國健康監測解方公司Rhythm Diagnostic System(RDS)。
國家級加速器產學研鏈結中心 ( TSI ) 與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聯手舉辦「 Deep Tech 跨界整合論壇」,力邀聚焦人工智慧 ( AI ) 題目的台灣新創團隊,分享智慧城市及智慧醫療兩大領域佈局現況,並邀請創投觀點分享 AI 科技應用產業現況,與新創團隊對話討論,共同激盪具市場潛力的創新解決方案。
產學研鏈結中心執行長楊涵淳表示,加入價創計畫的新創團隊,大多數累積多年研發能量,同時搭配創新商業模式及產品解決方案,相信海外競爭對手在三、五年內是無法複製且超越。目前 TSI 輔導新創團隊三年半時間,培育超過 100 多個團隊,其中 20 多個團隊的募資金額累積新台幣 20 億元,成績斐然。
TAITRA launched the first #InnoVEXOnlineDemo through COMPUTEX Facebook and YouTube channels today to show the achievements of tech startups in Taiwan. Partnering with MOST (The 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Taiwan, TAITRA invited five outstanding startups to demonstrate their innovative solutions of healthcare, AI, image analysis and blockchain at #InnoVEXOnlineDemo.
The COVID-19 pandemic sparked off crisis to the world, but it also acts as a massive disruptor that precipitates new opportunities for tech startups to thrive. According to Numbeo, Taiwan ranks #1 in the world’s health care index and has built a solid value chain in the biomedical industry. #InnoVEXOnlineDemo hence presents three medical startups in Taiwan with different solutions.
新冠狀病毒疫情持續,為了降低第一線醫護人員感染風險,產官學醫界紛紛結盟投入人工智慧(AI)開發,台灣醫界聯盟執行長林世嘉認為,透過相互資源整合,除了可望成為防疫利器外,也有機會架構新產業鏈。
林世嘉以「PTT創世神」杜奕瑾率領的「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利用團隊已開發的「variant2literature基因變異搜尋引擎」,在短短4天內就判讀最有可能治癒新冠肺炎的用藥列表,幫忙全世界醫生找到可能的解方為例,指出AI是未來醫療健康領域不可或缺的工具,應推動跨領域及跨部會的合作,結合產官學與社會,加速人工智慧應用成為防疫利器。有鑑於AI智慧應用已成趨勢,產官學醫界近年來積極結盟投入此領域。 北醫新創公司醫守科技推出「藥御守MedGuard」,分析13億筆電子病歷、健保資料庫等醫療Real World Data,引入機器學習技術偵測錯誤或不適當處方,並於醫師開藥時給予警示。 |
全部
|